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十八洞 新风扑面来

团结报 湘西头条 2023-11-06


2023年2月1日《团结报》2-3版面图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州视察10周年。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视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近10年来,十八洞村紧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首倡之地当有首倡之为”的使命担当,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发生了巨大变化。今日十八洞,正稳健地行走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前列。1月29日,正月初八,团结报社编辑、记者来到十八洞村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全媒体报道形式,记录十八洞村新风扑面、昂首前行的生动场景和故事。







十八洞村听新声



  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田应明(右二)采访十八洞村支教西藏教师杨英华(右三)。杨贤清 摄


“阿姨新年好!生意怎么样啊?”


“新年好!今天生意还不错!”


“田书记来了呀,新年好!”


“新年好啊!田书记。”


……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从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部到梨子寨的路上,村民们热情地和田晓打着招呼。


2021年5月,田晓被选派到十八洞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从单位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工作环境变了,肩上的担子重了,要练就的本领也更多了。



曾经的十八洞村是没有产业口袋空、没有老婆家庭空、没有人气寨子空、没有精神脑袋空的“四大皆空”状态。如今,十八洞村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2022年,十八洞村多次与委内瑞拉等国家、地区在“云端”上分享、交流脱贫经验;“红领巾宣讲员”利用寒暑假在村部为游客讲述自己家里的变化;院坝会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走进寻常百姓家。


十八洞地球仓悬崖酒店爆满,悬崖栈道建设如火如荼,十八洞田园综合体也将在今年完工,苗绣等特色苗族文化产业成了村民扩宽收入渠道的新增长极……十八洞村热气腾腾、喜讯连连、色彩斑斓。


修建在悬崖边上的十八洞村酒店“地球仓”。杨贤清 摄


“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苗寨正在致富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越走越快。”田晓说,如何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他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猕猴桃、山泉水、苗绣等产业要进一步做优,旅游产业要进一步做强……”对于十八洞村的明天,田晓心里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新时代红色地标,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村里的4个自然寨保留得非常好,有丰厚的苗族文化和风情。今年,我们要继续在‘红色’‘绿色’‘古色’这3种颜色上做文章,用亮丽色彩来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驻村工作任重道远,现在接力棒已经交到我的手里,趁着年轻,为十八洞村、为乡村振兴多出力,相信十八洞村一定会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田晓说。





振兴路上一起奔



正月初八,阳光正好,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当戎苗寨祥和、喜庆的氛围中充斥着澎湃与激情。


“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照亮我一路前行;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相遇,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循着歌声,记者走进了隆成志家的大坪场。坪场中央摆放着藤椅、茶几,茶水在茶几上冒着热气,音响正对着远山高唱。隆成志正靠在藤椅上,眯着眼,懒懒地晒着太阳,随着旋律哼唱着。


瞧见我们走进院子,隆成志将音响音量调低,起身从屋内搬出板凳,招呼我们坐下,并热情地为大家泡茶。


隆成志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十八洞村后最早返乡创业的一批人。2014年初,拥有国家特二级厨师证的隆成志从长沙回到村里创业。在村里,他养过牛羊、种过水稻、做过旅游、卖过腊肉。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和个人的努力下,隆成志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不仅自家越来越殷实,还为村里老百姓脱贫增收奔小康贡献了力量。


隆成志家木屋大门右侧挂着“湘西十八洞劳务有限公司”的牌匾。他告诉记者,劳务公司主要业务是组织十八洞和周边村寨的富余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施工,务工地多数在本村。


“年前腊月二十八,公司给村里的务工人员一次性发放工资95万元。去年,村民全年挣取的劳务工资收入超过200万元。”隆成志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大工(有技术手艺的砌墙工、木工等)每天工资280元,小工(保洁、搬运等)每天工资也有240元,收入不比外面低。”


勤劳致富,现已成为十八洞村村规民约的内容之一。正月初八,在十八洞村梨子寨,81岁的村民龙玉洁趁着过年游客多,卖起了烤糍粑。张衡 摄


近年来,十八洞村和十八洞景区的建设项目多了,在州、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十八洞村成立了劳务公司。“各类工程需要劳务人员,都会来找我们。去年公司带动十八洞村及周边村寨的100多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隆成志说,“今年,十八洞村又是一个项目建设年,我们将带领更多村民,一边建设美丽十八洞,一边创造幸福新生活。”





苗寨里的茶香与诗意



  春节期间,国强文化精准坪志愿者入户一对一传授茶艺,传播茶文化。陈岚 摄


当志愿者隆玲提着茶具走出巾帼茶艺社时,阳光已洒满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角角落落。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国强文化精准坪志愿者们在暖阳下启动新一年的茶文化入户推广工作。


“泡黄金红茶时,水温要控制在85摄氏度左右,泡茶时,选一个中心点后,逆时针注水……”在村民龙金兰家中,一方小餐桌被临时“征用”为茶几,志愿者隆玲、田金花现场教学,引得不少村民和游客围观。


从农家阿妹转型成为“茶艺师”不是易事,为此,龙金兰学得格外专注。“去年茶艺社成立后,乡亲们在志愿者的免费教学下,学会了泡茶,爱上了喝茶,村里满是茶香味。”有样学样,片刻功夫,龙金兰“首秀”的茶就已送到游客手中。



在龙金兰家门前的十八洞村新时代诗苑里,孩子们的原创诗歌小册被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诗歌内容满是对世间万物的诗意感知和瑰丽想象。


“诗苑投入使用后,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我们就在这里开展诵诗、写诗、表演等文化活动,共培养了20多位十八洞村小诗人。”志愿者隆邵英自豪地说,孩子们不但创作了优秀的诗歌作品,还在心里埋下了探索世界的种子。


如何让本身具备打动人心力量的十八洞村,拂起更多文艺之风?这是湖南国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平,行至十八洞村后不断探索的课题。


2014年起,国强文化公司与十八洞村结成文化共建“联盟”,招聘村民组建志愿者队伍,在服务村民与游客的同时深入推广廉洁文化、苗文化、诗文化、茶文化,以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助力强村富民。


泡茶喝茶、写诗诵诗、文艺表演……近几年,看到十八洞村茶香与书香弥漫,乡亲们在“连台好戏”中收获满足与自信,精神世界底色更足,黄平感到踏实又欣慰。他说,今年,志愿者队伍担子更重但也干劲十足,将利用“茶话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乡亲心中,同时开发更多精美的文创产品,让“文润十八洞,清风拂面来”。





“精神文明要从娃娃抓起”



1月29日,记者走进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杨冬仕、龙东姐老两口的“幸福人家”小院,窗明几净、古色古香的屋子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老两口正在吃早饭,听到我们的声音,回头微笑着说:“新年好,快坐。”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幸福人家”了。从前,杨冬仕的侄子杨超文在此经营农家乐时,每次进门都能看到老两口穿梭在顾客中帮着忙里忙外,都能感受到这里的热闹红火。如今,农家乐搬去了竹子寨,70多岁的老两口依然经营着“幸福人家”酒坊,更能感受到老两口的勤劳、热心和朴实。



无论什么时候走进老两口家,都是整洁干净、清清爽爽,这跟十八洞村的文明建设、党群互助是分不开的。


龙东姐是老党员,每天早上忙完家务事后,她都会到党群互助的5户群众家里去,提醒大家不管是否有游客,都要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促进乡风文明、邻里和谐,并把村里的新思想、新政策及时宣传到位。


龙东姐说:“村里的小娃娃都知道要把垃圾丢到垃圾桶,讲文明,懂礼貌,这就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精神文明要从娃娃抓起。”


如今,十八洞村的路变宽了,产业越来越兴旺,游客多了,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了,精神文明新风尚也逐渐形成。走进十八洞村,随便拉过一个村民,他都能把十八洞村从“穷疙瘩”到“金凤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


从封闭、保守、落后,到文明、开放、自信,十八洞村的精神文明新风尚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小邮局 大窗口



  十八洞村主题邮局内,货柜上展示的各种以十八洞村为主题的邮册和明信片,深受游客喜爱。杨世芳 摄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阳光灿烂,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梨子寨里,一座座木屋错落有致,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随山风微微晃动,门上贴着的对联和福字,寄托着村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和期盼。


游客来到十八洞村,少不了前往主题邮局打卡。邮局里,《精准扶贫首倡地》《扶贫路上——十八洞村脱贫记》《苗乡十八洞》等多款以十八洞村为主题的邮册和明信片深受游客喜爱。不少游客会选一套中意的明信片,写上思念、祝福,再亲手盖上邮戳,投进邮筒。于是,这份带着心意与十八洞村独特印记的明信片,便从苗寨发往全国各地。


“这上面是苗绣,纯手工绣出来的,图案是传统的花卉、蝴蝶。”十八洞村主题邮局里,工作人员麻秀珍正为游客介绍苗绣手提包。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十八洞村游客逐渐增多,小小的主题邮局又热闹起来。


“我们这里不光提供基本的用邮服务,同时也承载着展示传播十八洞村民俗文化和精神文明、连通苗寨与外界的责任。”趁着没有游客的间隙,麻秀珍一边同记者交谈,一边利落地擦拭邮戳印章,并把印泥、垫板等物品摆放整齐。


十八洞村主题邮局在努力当好“服务员”,服务群众、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作为重要窗口宣传着十八洞村的红色故事与民俗风情。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十八洞村精彩的“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故事;透过这扇窗口,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十八洞村村民的“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





“感党恩”喜迎“开门红”



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竹子寨村道旁,缕缕炊烟正从一栋古色古香的木屋飘出。


切香肠、刮土豆、蒸竹筒饭……“感党恩”农家乐的厨房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店员们正有序地加工各类食材,店主杨超文把菜倒进锅里后,抄起锅铲不停翻炒,香味顿时弥漫开来。


  十八洞村“感党恩”农家乐店主杨超文正在厨房里忙着炒菜,喜迎“开门红”。张衡 摄


“昨天,在接到3桌客人的预订后,就决定今天开门迎客,好搏个‘开门红’。”杨超文乐呵呵地说。


临近中午,不少游客陆续来店里吃饭。来自长沙的王女士姐妹俩,在厨房里看到琳琅满目的食材后,一下点了5道菜,价格总计约200元。


看到这一幕,杨超文善意提醒:“你们两个大人加上两个孩子,吃不完那么多菜。我给你们推荐50元一人的套餐吧,菜品不变,按量上菜,孩子半价,一共是150元,加菜不加价。”


“这个老板真的太实在了!”王女士不由感叹。


杨超文刚开始经营农家乐时,发现来店里吃饭的游客十分慷慨,点菜很多,但剩下不少,为此他时常感到可惜。于是,他在店里采取了“点菜+套餐”的模式,同时不断提升厨艺,努力减少餐桌上的浪费。



中午时分,宾客齐至,各式菜品陆续上完。杨超文来到院坝,燃放起寓意十八洞村五福临门的18箱礼炮和5盘鞭炮。爆竹声声,主客俱欢。


2013年底,在外务工的杨超文返乡创业。2016年,他创办了“幸福人家”农家乐,开始从事餐饮业。2018年,看到来十八洞村旅游红火,游客越来越多,他便开设了“幸福人家”农家乐分店——“感党恩”。近年来,他每年的纯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还聘请了10多位村民在店里做事。


从“幸福人家”到“感党恩”,杨超文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了对党的感恩之情。阳光和煦,“感党恩”的故事还在苗寨里上演。





“女当家”接棒



大年初八,沐着正午暖阳,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爱在拉萨”农家乐迎来了当天第一批客人。


“女当家”杨珍寿从厨房探出头,赶紧放下手里的活,笑脸迎上,利索地给客人推荐菜品。


蒜苔腊肉、包谷酸、蕨粑粑……几道湘西特色菜下单,菜刀砧板咚咚碰撞,厨房小灶烟火升腾。


“爱在拉萨”农家乐的“老当家”,原是今年70岁的杨秀富,他和老伴龙拔二因思念远在拉萨支教的儿子杨英华而以“爱在拉萨”为名开店。


去年9月,母亲龙拔二因病去世,父亲杨秀富年迈且身有残疾,弟弟还远在西藏,“爱在拉萨”农家乐的前景突然蒙尘。



“我们以前被别人帮,现在老弟到西藏支教帮别人,必须支持!”于是,今年44岁的大女儿杨珍寿接过棒,挑起大梁。


“女当家”接棒,“爱在拉萨”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楼铺开10张团圆桌,二楼3间民宿干净整洁,火炕上100余公斤的柴火熏腊肉吸引食客“打卡”,顺带挑上几块带走。


“当家”后,杨珍寿的“生意经”也念得不容易。


杨珍寿两点奔波,白天和丈夫顾店,晚上回县城接女儿放学。经营店面、照顾老人和家庭她都要顾及,去年受疫情影响,农家乐和民宿收入也不太乐观。


“现在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了,前方还有乡村振兴,有党和政府挂牵,我面前的这些小坎坎都跨得过去!”杨珍寿说。


食材要更新鲜,店子要更干净,货真价实,物超所值,给十八洞旅游“挣”面子……杨珍寿有着自己今后“当家”的经营理念。


一旁,深圳来的游客用餐完毕正要结账,杨珍寿扫了一眼桌上的剩菜,劝客人吃不完“兜起走”。


“我家菜口味好、分量足,吃不完再打个包,把十八洞的口味带回家!”杨寿珍乐呵呵地说。


接过杨珍寿递来的打包盒,游客回给杨珍寿一个大拇指。


笑声中,凛冬散尽,又一个春天要来了。





瞧这群“蜜蜂”



1月29日,正月初八,临近立春。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自治州10周年,团结报社新春走基层采访团走进了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


阳光普照下的十八洞村,气温18摄氏度。疫情的阴霾驱散了,蛰伏的土地苏醒了,百姓的希望升腾了,一切都欣欣然张开了眼。


在花垣县委驻十八洞村第一书记田晓的引导下,记者们深入到村里的各个角落,开始忙碌起来。


停车坪旁的休息亭里,早已摆出了各色摊点,烤糍粑、煮鸡蛋、炒粉……热腾腾,香喷喷。“要不要来一份?”“快来免费尝!”的呼唤不绝于耳,见到人多,所有摊主的脸上,笑得像太阳。


村子好了,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就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有卖腊肉香肠的,有开酒坊的,也有开农家乐的。龙尧 摄


在精准坪广场,团结报社社长、总编辑田应明“捉到了一条大鱼”。文艺范十足的黄平在这里开设了筑梦书屋,专为村民特别是孩子们学茶、读书提供方便。而且,他招募的志愿者们,还利用“茶话会”,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他的公司取名“国强”。


杨超文家的农家乐里,今天真热闹。家住竹子寨,他便办起了“全竹宴”。碗是竹子做的,筷子是竹子做的,食材大多与竹子有关。仔细品尝“全竹宴”,“节节高”三个字便会油然而生。开餐前,杨超文炸响了18筒烟花、5团鞭炮。喜气洋洋中,“感党恩”这个店名熠熠生辉。


记者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一路想,合成了一个总标题——《今日十八洞 新风扑面来》。


“嗬,蜜蜂来了!”田晓眼尖,发现了十八洞村上空飞舞的小“精灵”,不由得惊讶起来。“真是人勤春来早啊!”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人人都是小蜜蜂。”面对满村的生机与活力,田应明机智地回答。


1月29日,冬日暖阳下的十八洞村。陈昊 摄


总策划:田应明

策划:龙文玉

执行策划:岳跃强 谭必文

统筹:陈昊 黄谆 吴宜芝 张衡

文字记者:岳跃强 周名猛 黄谆 孙莹 刘娜 吴宜芝 张衡 滕佳

摄影记者:杨贤清 陈岚 张衡 杨世芳 龙尧

视频记者:黄谆 谢杰 胡迎赢 张衡 林云

杨思思 杨世芳 彭博 向道文 刘香环

视觉设计:石秋云 石绘婵

航拍:陈昊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来源|团结报

编辑|杨世芳

监制|陈昊





精彩内容速览一分钟




■ 全省第二!

■ @湘西人:这份春节返程出行指南请收好

■ 湘西人年后工作去哪儿?正月初十来这儿,高薪岗位任你挑!

■ 《湘西印记》(总第125期)|原始朴野毛古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